扫一扫
总访问量:41341777
 

青岛聚焦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四减四增”破解环境治理结构性矛盾

   2024-06-07 中华网山东频道2480
核心提示:投资14.9亿元建成27台燃气锅炉、关停44台燃煤锅炉……随着青岛能源热电集团“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完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成果显现出来: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费100万吨,减少重型运煤运渣车辆6万辆次,减排二氧化碳8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438吨,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实现“近零”排放。

投资14.9亿元建成27台燃气锅炉、关停44台燃煤锅炉……随着青岛能源热电集团“煤改气”清洁取暖工程的完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成果显现出来: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费100万吨,减少重型运煤运渣车辆6万辆次,减排二氧化碳85万吨,减排氮氧化物438吨,二氧化硫和颗粒物实现“近零”排放。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三年来,青岛全面推进实施第二轮“四减四增”行动,坚持源头防治,推动产业、能源、运输、农业投入与用地“四个结构”优化调整,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治理中的结构性矛盾正在逐步破解,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实施“四减四增”是破解生态环境保护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之策。“四减四增”,即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过剩和落后产业,增加新的增长动能;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消费,增加清洁能源使用;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调整农业投入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

从源头治理污染,调整产业结构最关键。这些年来,青岛市坚决淘汰落后动能,推动绿色循环低碳改造,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如双星集团通过智慧转型,建成了全球轮胎行业第一个全流程“工业4.0”智能化工厂,通过集成全球最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控制技术、智能装备技术,并对原有的轮胎工艺流程进行创新,实现了智能炼胶、智能敷贴、智能成型、智能氮气硫化等30余项工艺流程的升级,实现绿色轮胎全生命周期管理,生产效率提高20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约30%,单位产值能耗降低30%以上。

制造业是减污降碳的重要领域,青岛市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累计培育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7家,位居计划单列市首位;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24家,位居副省级城市首位;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57家,数量居全省首位;国家级绿色制造名单45家,位居全省首位,连续两年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7位。另外从产品入手,加强绿色设计创新开发能力和绿色产品供给能力,绿色制造水平全省领先,全市192款产品入选绿色设计产品,8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减煤炭、增新能”已经成为绿色发展课题中不可绕过的一环。青岛市东岸城区实现“无煤化”供热,基本全部完成“煤改气”,每年可节约煤炭约125万吨,实现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同时积极探索清洁供热新路径,投资27亿元建设华能热力出线项目和大唐热力出线项目作为西海岸新区两条供热主轴线,同时建设青钢余热、静脉产业园余热等工业余热和清洁能源利用项目,深挖余热资源利用,构建起“一网多源,多源互备”供热运行体系,预计年可节约标煤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万吨。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20万户,青岛市清洁取暖项目绩效评价全国第一。

此外,青岛市不断壮大清洁能源规模,氢能产业抢抓时代发展机遇,2021年青岛市成为“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在氢能供应产业领域,工业副产氢整体技术水平与产业化能力全国领先;在氢能装备制造领域,以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为牵引,氢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技术水平与产业化能力省内优势地位明显;在氢能终端应用领域,全省首条城际氢干线(青岛—临沂)发车,支持青岛港扩大氢能利用,在国内率先实现氢能集卡实景测试、全球首创氢能自动化轨道吊。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商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农商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