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41339815
 

产业兴 海陆“丰”——解析汕尾“1+4+N”农业产业发展密码

   2024-06-07 汕尾日报2400
核心提示: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近年来,汕尾市聚焦海洋牧场大平台,以甘薯、丝苗米、荔枝、生猪等4个大宗农产品为主导产业,以陆河青梅、晨洲蚝、陂洋菠萝、莲花山茶等N个特色产品为培育重点,形成“1+4+N”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近年来,汕尾市聚焦海洋牧场大平台,以甘薯、丝苗米、荔枝、生猪等4个大宗农产品为主导产业,以陆河青梅、晨洲蚝、陂洋菠萝、莲花山茶等N个特色产品为培育重点,形成“1+4+N”的产业发展格局,为全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据悉,2023年汕尾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20.93亿元,同比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41元,增长7.1%,增速在全省排名第2位。2024年第一季度,汕尾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66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在全省排名第8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44元,增长9.3%,增速在全省排名第3位。

  抓好“1个鱼篓子” 做优做强“海产品”文章

  要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必然离不开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其中,海洋第一产业更是重中之重。汕尾作为拥有海洋面积居全省第一的滨海城市,发展海洋渔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汕尾一方面规划先行,编制海洋养殖发展规划。全市初步规划20片海洋牧场选址,面积775.05平方公里。另一方面,主动靠前对接,推动项目落地,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资源换产业”的发展思路,积极对接能源、渔业头部企业参与汕尾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引入华润汕尾江牡岛零碳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中广核(陆丰)风渔融合项目等项目。

  同时,汕尾还构建渔业全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突出推进汕尾(马宫)渔港经济区、陆丰渔港经济区建设,重点规划构建城区马宫、红海湾遮浪、陆丰碣石与甲子四大现代化海洋牧场陆海联动圈,打造以港兴产、以产带城、以城促港的汕尾海洋经济发展新引擎。

  如今,全市共建成省级水产健康和生态养殖示范场7家、各类水产养殖生产主体3059家。全市现有养殖面积28.3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面积近22.64万亩,淡水养殖面积约5.72万亩。基于此,全市年可培育海淡水鱼苗2.21亿尾、虾苗487亿尾、贝类苗种约1.75亿粒,形成了对虾、牡蛎、扇贝、海鲈鱼、罗非鱼、蟹类等养殖支柱产业,产业化、基地化养殖格局逐步形成。

  主打4个大宗农产品 提质增效以“兴”破局

  汕尾现以甘薯、丝苗米、荔枝、生猪等4个大宗农产品为主导产业,它们以“兴”破局,合力推进乡村产业提档升级。

  在海丰县可塘镇上达村荔枝园里的一栋小楼内,专业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在一台台计算机面前实时观察荔枝的生长情况,在数字农业技术精细化管理下,果园实现荔枝产量最大化。该村采用“村企合作”模式,盘活村集体荔枝林,开启“公司+党支部+合作社+村民”的新型产业合作模式,提出了“股票树”产业发展模式。2023年6月28日,上达村荔枝股票树分红收益共1.75万斤荔枝,折价共计14万元,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贡献“荔”量。

  不仅在上达村,近年来全市都在积极推动荔枝产业转型发展,在荔枝的“质”与“量”上下足功夫,并注重荔枝产业链的延伸和品牌打造。汕尾大力推广凤山红灯笼、冰荔、仙进奉、观音绿等优良品种,推动6000余亩荔枝完成换种优化,改造果园超1.1万亩,进一步提升汕尾荔枝的品种品质。汕尾还通过加强与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加快冷链保鲜技术的应用等举措,延长荔枝销售周期,大力推动荔枝加工产业发展,开发了荔枝干、荔枝汁、荔枝醋、荔枝酒等加工产品,提升综合效益。同时,汕尾全力以赴抓好荔枝营销,积极在深圳、杭州、西安等地推介汕尾荔枝,“汕尾荔枝”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除了季节性较强的荔枝,老百姓关心的猪肉也是汕尾大力发展的大宗农产品之一。近年来,汕尾抓好“肉铺子”——以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生产,强化延链补链,加快整合全市生猪屠宰产业资源,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推动生猪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发展。例如,汕尾推动计划投资5亿元、年出栏30万头的陆丰亿涛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项目,现已完成三通一平。

  截至目前,全市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234家,建有省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22个、美丽牧场5家、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7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0个。2023年全市肉类产量11.5万吨,同比增长4.5%;生猪出栏99.2万头,同比增长7.5%,超过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90万头出栏任务。

  荔枝、生猪产业在奋力提质增效,其他的2个大宗农产品——甘薯和丝苗米也不遑多让,亮点频频。汕尾做好“薯”文章,进一步扩大甘薯种植面积,延展升级甘薯产业链,开拓甘薯深加工利用及甘薯副产品综合利用,推进甘薯产业向医药、美妆、营养保健等产业发展, “‘汕尾粉签’速食加工与便携化应用”“甘薯种苗脱毒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被评为省“十大薯业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汕尾还抓好“米袋子”,立足丝苗米产业“生产+加工+科技+流通+品牌”全产业链,聚焦丝苗米品种、品质、品牌等薄弱环节,推动丝苗米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提升“广东香米 汕尾丝苗”公共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化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现新增3家规上企业,“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市)”已被收录为官方词条,汕尾丝苗米品牌再添权威网络名片……

  “N”个特色产品遍地开花 奏响富民增收交响乐

  眼下正是6月初,刚过了青梅采摘季,又迎来青梅制品的陆续上市。就在前不久的深圳文博会上,来自“中国青梅之乡”的陆河青梅作为汕尾特产代表亮相汕尾展馆。展出的陆河青梅制品甜脆梅恰如其名,一入口便让人觉得清甜爽脆,捕获了众多试吃观众的味蕾——谁又能想到,一颗小小的青梅,背后竟支撑着可达10亿元的青梅综合产值。

  近年来,汕尾以陆河青梅、晨洲蚝、陂洋菠萝、莲花山茶等N个特色产品为培育重点,充分挖掘全市各地独具特色的农产品所蕴含的价值潜力,持续擦亮它们的农产品地域品牌,使得“N”个特色产品在海陆丰大地上“遍地开花”,既扮靓了消费者的餐桌,也给村民们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除陆河青梅外 ,于去年11月荣获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头衔的城区红草镇晨洲村的“晨洲蚝”亦格外瞩目。

  作为汕尾的特色产品之一,“晨洲蚝”的名气越发响亮,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品尝。近年来,晨洲村充分发挥“晨洲蚝”特色资源优势,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先后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东特色产业名村”“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023年“晨洲蚝”产量达1.65万吨、产值达6.04亿元,村集体收入约110万元。

  每到菠萝的丰收时节,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菠萝高低错落,连成了一片片绿油油的“菠萝的海”。陂洋镇是汕尾地区著名的“水果之乡”,陂洋菠萝是陂洋镇的主产水果之一,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陂洋菠萝果实以“品质优良,口味佳”而远销省内外,获得众多好评,其中陆丰市仁展种养专业合作社种植的粤甜品种菠萝已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随着菠萝品种的不断研发改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品种优良的陂洋菠萝源源不断地运输到省内外,陂洋菠萝产业也成为当地富民增收的“金名片”。

  在海陆丰这片沃土上,水稻番薯丰产,蔬菜瓜类多样,水果茶叶飘香,海洋水产味美,畜禽产品质佳,品牌农产闻名——“1+4+N”只是起步,远非终点,未来还将推动茶叶、青梅特色产业升级为主导产业,进一步构建“1+6+N”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汕尾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汕尾将持续实施“百千万工程”,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围绕集聚化、融合化、现代化、品牌化、联结化,继续做优做强“海产品”“土特产”文章,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提质增效,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奏响汕尾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兴农的主旋律,不断夯实全市高质量发展“三农”工作基本盘。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商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农商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