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41341765
 

高产“延津模式”吸引众多农业“大咖”

   2024-06-05 河南日报客户端1900
核心提示:延津县不把“高产密码”当“秘密”,希望更多农业“大咖”登入使用“延津模式”高产系统,共同端稳饭碗。6月4日,中原农谷东区(延津县)种业高质量发展暨院县共建小麦单产提升“延津模式”现场会举办。

实打验收875.2公斤!“老牌儿”农业大县延津县再次亮相我国冬小麦高产纪录新榜单。

延津县不把“高产密码”当“秘密”,希望更多农业“大咖”登入使用“延津模式”高产系统,共同端稳饭碗。6月4日,中原农谷东区(延津县)种业高质量发展暨院县共建小麦单产提升“延津模式”现场会举办。

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张新友,河南农业大学特聘教授郑天存,神农种业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田云峰,河南科技学院教授、中原学者茹振钢,河南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原学者雷振生等人以及省市县相关领导相约延津,见证该县高产攻关田实打验收,究其高产背后原因。

真诚是第一要义,延津县开诚布公——

“中原农谷”重大战略机遇让“中国第一麦”品牌更新更亮。该县抢抓机遇,坚持以产业化的理念大力发展小麦经济,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走出了一条粮食主产区依托小麦主导产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道路,引领小麦产业发展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有效提高了农民种植组织化程度,小麦单产不断提高。

“三个改变、三个增加”找到“高产密码”。“2019年小麦单产809.1公斤/亩,2020年单产855.2公斤/亩,2022年单产907.12公斤/亩。”在通郭村麦田现场,延津县农艺师李开信兴奋地说:“我们能创下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是在创立的生产收储‘五统一’‘四专’模式的基础上,多年深耕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实践摸索,进一步总结出小麦高产栽培‘延津模式’。”

被问及“延津模式”的“高产密码”,李开信毫不“藏私”,他说,核心就是“三个改变、三个增加”,即一改年前不打药习惯,即在小麦三叶一心期喷施杀菌营养复合型调节剂,防病防冻抗倒促分蘖,增加亩穗数;二改返青拔节期追施尿素吸收慢,利用率低(35%),易烧苗的现象,追施硝基硫酸钾肥,不受低温限制溶解快,24小时吸收利用率高(85%),促使小麦成大穗,增加穗粒数;三改在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用量少的习惯,每亩由200克增加到400克,拉长灌浆时间,预防干热风,增加千粒重。

不畏攀登过程漫长,只为麦乡更美“丰”景。延津县召集35家科研院所、涉农高校、食品加工企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建立“速冻米面及调制食品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3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和6家食品企业研发中心,笑脸食品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签约许为钢、郭天财、茹振钢等国内小麦育种、栽培、加工方面专家20余名,成立专家工作站。转化应用面包糕点预拌粉、六艺活性面条、苦荞多肽挂面、冷冻熟面等100多项科技成果,粮油深加工技术全国领先。

据了解,该县在全县乡镇选取23块试验田,按照小麦高产“延津模式”种植技术,在多个小麦品种进行试验。“亩产增加200多斤!按照今年的麦价能多卖300块左右!”王厂村试验田种植户王德辉算了一笔账后高兴地说。

延津县委书记李泽宙表示:“此次现场会展示、筛选了一批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验证了‘延津模式’的可行性。下一步,我们要在全县逐步扩大小麦高产‘延津模式’种植面积,切实提高延津群众种粮收益,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做出延津担当。”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商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农商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