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41319725
 

瓜香满棚室 粮蔬蓄满仓 探寻大庆市大同区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06-05 黑龙江日报2030
核心提示:瓜香满棚室 粮蔬蓄满仓 探寻大庆市大同区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天,冬季长;地,盐碱地。

  面对大自然的“刁难”,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定要“胜天半子”。

  5月30日早6时,位于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八井子乡的天利果蔬交易市场热闹非凡,七八百台农用车陆续集中,开始了新一天的交易。

  市场创始人于天利说,这里是省内最大的地头果蔬集散地,去年仅香瓜交易量就达到5600万斤,交易额2.1亿元。

  这完全得益于设施农业在大同区的规模化生产。于天利有棚室278栋,面积812亩,是全省最大香瓜种植基地。

  到目前为止,大同区共发展棚室4.8万栋,其中冷棚近4.2万栋、温室6500栋,年产果蔬36万吨,产值约18亿元。

  多年探索 渐成规模

  大同是大庆市唯一的农业区,耕地面积120万亩,土壤沙化和盐碱程度高,传统种植业比较效益低、单位土地产出率不高。

  为了过上好日子,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同镇二村农民李以生、李以发兄弟承包本村菜园地,扣了6栋简易塑料大棚,当年成为万元户,那是大同人对棚室生产的首次尝试。

  40年间,几经起伏,大棚逐渐升级。

  远学寿光、近学辽宁,大同区将棚室经济作为促农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逐步走上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轨道。经十余载奋力推进,设施农业规模已成。截至目前,大同区已经成为全省棚室体量最大县区,用不足7%的土地,创造了20%的农业产值和1/4的农民人均纯收入。

  全区果、菜、瓜等3大类280个品种实现规模化种植,其中香瓜、嘎啦果番茄、提子、网纹瓜等特色品业种植面积超过总量的80%。连续三年,大同区被评为“全国蔬菜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 2023年获评“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24年,大同区获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为全省唯一入选县区。

  据统计,目前大同区从事棚室生产的农民达到1.9万人,约占全区农业人口的12%。

  多种模式 日臻成熟

  冷棚、温室、智能温室……从最早的塑料大棚,到如今的设施农业,大同人硬是把简单的农活儿干出了技术含量。

  在大同镇航天果蔬科技示范园内有两栋高标准智能温室,配有冲水卫生间,环境整洁,墙上挂着温室手机智能控制器。据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引进的智能大棚共有26项技术专利,清雪、卷被、控温……全部远程手机操作,不但节约人力成本,更让生产全程得到了精准化控制。

  如果说智能温室不是大同人的首创,那么利用大棚种植盐碱地有机香瓜绝对开创了全省先例。

  在大同镇太安村,盐碱地有机香瓜园区被人们称为“十六栋”。从2023年开始,这里建起了16栋大棚。

  在盐碱地上,人们利用草炭土、中药渣、腐熟牛粪、河淤土平地起垄,垄台18厘米高,垄距70厘米宽,埋好滴灌管,独一无二的盐碱地香瓜大棚就建成了。

  原本斑驳的荒地,一下就有了生机。

  去年一棚产瓜8000斤,今年预计产能达到12000斤,全园区年可实现纯效益160万元。“经过两年的试验,盐碱地香瓜大棚肯定成功了。明年开始在香瓜过季后种二茬菜,技术上绝对没有问题。”园区技术负责人崔新已经有了绝对的把握。

  不但让盐碱地上瓜果飘香,设施农业还让一年一熟变成了一年两熟。香瓜+蔬菜、香瓜+玉米、香瓜+黄豆、玉米+蔬菜……聪明的大同人开创了多种种植模式。

  为推动棚室发展,大同区从辽宁等地引进果蔬种植技术专家,同时积极与东北农大、省农科院、八一农大合作共建基地,创新发展了基质栽培、棚室立体套种、果菜间作等一批新技术,推广菲尼尔番茄、全美4K西瓜等20余个新品种,指导培训了大批棚室种植能手。大同区也由此先后荣获“中国优质果品之乡”“中国无籽西瓜之乡”“中国寒地提子之乡”等称号,以及“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北菜南销基地示范县”等殊荣。

  带动产业 声名远播

  下午3时30分,喧嚣的市场逐渐安静下来,只有少数虽已成交、但尚未运走的香瓜还在箱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

  “今天全市场卖了200万斤以上,比昨天多。”多年来,于天利早就习惯了这样的场景。

  2013年,当时还是中间商的于天利来到大同进瓜,一下子就被这里香瓜的品质吸引了。2014年,他建起了大棚;2016年,他开设了交易市场,长年给农民免费使用。10年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他陆续投入1500多万元,带动周边发展香瓜种植2万亩,为东北三省及南方各大果蔬批发市场、商超稳定供货,年可实现果蔬交易8000多万斤、销售额达2.3亿元。

  驱车行驶,在大同的公路两旁,设计统一的“大同果蔬”亭一个一个在身边闪过。

  近年来,大同区委区政府用工业化思维抓农业,通过政府给政策、银行给贷款、科研院所给技术,大力发展以棚室果蔬为重点的现代农业,实现了设施农业产业的整体跃升。

  通过积极争取政策、大力招商引资,统一规划、配套基础设施,大同区沿路建设了萨大路、大广路、安民路、大肇路、同昌路5条产业带。发展了八井子北二环香瓜种植基地、高台子镇上仓济嘉蔬菜生产基地、大同镇良丰生态农业百果园、祝三乡恒瑞食用菌种植基地等10个精品园区。

  错季生产,高端定位。大同设施农业走出了好路子,卖出了好价钱,农民过上了好日子。

  几年间,“大庆香瓜”“八井子香瓜”等招牌,在省城哈尔滨的早市上随处可见。

  如今,大同果菜声名鹊起,已经南销至各地重点批发市场、大型商超,并发展会员配送、网络销售等多种销售模式。其中,于天利香瓜覆盖了东北三省市场;鞠井山将西红柿卖到上海红桥批发市场;祝三无籽西瓜实现露地、棚室两茬销售,卖到了深圳海吉星;梁传生菜花销售到了广州和成都市场;八井子秋茬炒椒、茄子卖到了临沂和寿光;上仓农业、良丰果蔬主打有机、绿色牌,在哈大齐三市发展会员配送1000余人,获得了棚室生产的高溢价、高利润。

  在寒冷的北方一年两熟,在贫瘠的土地上果菜丰收,设施农业让大同人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底气十足。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商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农商头条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