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总访问量:41341208
 

从“三本账”看三亚农业生产新变化

   2024-06-03 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2180
核心提示:进入夏天,三亚的广袤田野上片片碧绿,生机盎然。田畴沃野间,一幅欣欣向荣的农耕图正在绘就。

进入夏天,三亚的广袤田野上片片碧绿,生机盎然。田畴沃野间,一幅欣欣向荣的农耕图正在绘就。

得益于农业生产新模式、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如今不少农民算“成本账”时笑容更多了,算“经济账”时底气更足了,算“生态账”时幸福指数高了。

■“成本账”:

科技助农降成本促增效

工厂化育秧、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插秧机插秧……近年来,三亚田间“科技范”越来越足,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在天涯区羊栏村,一条新投运的工厂化育秧生产线,在工作人员操作下“火力全开”——分盘、供土、播种、覆土、叠盘、码盘等工序一气呵成,一盘盘成品秧盘被生产出来。

“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工厂化育秧不受天气影响,秧苗质量稳定,总体成本可控。”三亚金凤凰南繁制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迟强介绍,近10年来,合作社一直致力于提供机械化育秧插秧服务,推行“订单式生产、育秧插秧一体化”的托管模式,形成“育秧中心+插秧服务队+插秧机手”运作方式,年服务面积约2万亩,惠及农户约7000户。

在崖州区一处槟榔园,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喷洒农药,不到10分钟就完成几亩槟榔的喷洒作业。

无人机的使用,减轻了农户肩上的“负担”,他们干农活更有劲了。

“无人机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体力。以前20亩地打农药需要两三天,现在用无人机喷洒两三个小时就能搞定。”农户陈德光说,有了科技的加持,干农活事半功倍。

植保无人机低空喷洒农药是一项适应现代农业、现代植保需求的新型技术,相对于传统喷洒方式,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可规模化作业等特点。以往人工喷药量约10亩/日,而使用植保无人机日作业面积可达300—500亩,是传统人工喷洒作业的30—50倍。

机械化为农户的双手“减负”,政府优惠、补贴政策,让农户的劳动成本做“减法”。为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对小农户的覆盖率,推进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三亚对开展机耕、机插、机播、植保无人机飞防、工厂化育秧(苗)、产销一体化托管等进行补贴。

“得益于政府优惠、补贴政策,我们用上了效率更高、操作更轻便的新型农机。”崖州区新农人陈先生说。

■“经济账”:

农业保险降风险促增收

为什么要进行芒果控梢?常见的芒果控梢方法有哪些?日前,一场“专题讲座+田间指导”的培训活动在天涯区华丽村进行,农技专家走进田间,面对面讲、手把手教、点对点解,为村“两委”干部、党员和农户带来了一场别样的“田间课堂”。

“这种培训方式,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使理论听得懂、操作看得见、疑惑有解答、分享有收获,让农户在农业生产上更专业、更科学。”华丽村农户王昌面说。

和王昌面一样,吉阳区罗蓬村村民李杰也是通过一次培训,学到科学用药的方法:“每个药剂分别用多少克,专家都跟我们讲。回家后,按照专家的方法,确实有效。有了技术,种粮越来越有信心了。”

近年来,三亚多形式开展农技指导,把技术送到农户手上,让知识连接生产实际,惠及千万农民。在此基础上,三亚做好农业保险承保工作等举措,增强农民抵御种粮风险的能力,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拿到冬季瓜菜保险理赔款后,损失减少了许多。”今年2月,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亚市分公司工作人员手中拿到去冬今春瓜菜保险理赔款后,崖州区三更村种植户陈小军高兴地说。

今年初,在三亚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的支持下,人保财险三亚市分公司大力开展冬季瓜菜承保工作,为三亚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较大的豇豆、茄子、苦瓜、青瓜等蔬菜品类提供价格指数保险。目前,人保财险三亚市分公司已为1674户次蔬菜种植农户承保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17504亩,提供风险保障6063.18万元。

“跟我们合作的农户,我们有保底价收购,要是产量好还有‘超产提成’。”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已连续三年在三亚开展蔬菜收入保险试点,该险种保费由省财政补贴40%,三亚市财政补贴47.5%,农户自缴保费为12.5%,为种植户提供多重保障,确保投保种植户的收入平稳。

■“生态账”:

绿色农业降污染促丰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在三亚,推广生态循环农业、绿色有机种植,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一条新路子。

生猪养殖、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水果种植、村民就业……这一组合正悄然改变着育才生态区明善村周边村民的生活。近年来,位于育才生态区明善村的万保农牧集团有限公司以生猪养殖为核心,打造有机肥生产车间,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实现一体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万保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养殖、种植、沼气发电、生物有机肥和液体肥生产加工为一体的企业,生产用地面积5000亩,养殖母猪5000头,年产仔猪10万头。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该公司通过建设3000立方米的规模化大型沼气发电站,将每天产生的畜禽粪污等经过发酵产气发电,实现变废为宝。同时,建设三亚市农业有机废弃物和资源化利用中心,年处理畜禽粪便达8万吨,年产有机肥10万吨,年产液体肥2万吨。

“我们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实现了10万头猪场污水零排放和环境达标的目标。”万保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廖璨介绍,公司建设的年产20万吨微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年产2万吨微生物液体肥加工厂、3000立方米沼气发电站和1000亩特色水果种植基地,让猪粪在循环利用中变“粪”为宝。

在绿色生态的指引下,三亚大力推行生态轮作模式,让曾经的“闲田”变成了“钱田”,通过因地制宜推广生态轮作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高了土地复种指数和产出。

同时,三亚还鼓励农民秸秆还田,不露天焚烧秸秆,增施有机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主动保护耕地地力,实现了农业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今年三亚将结合冬季瓜菜生产和南繁科研育制种季节性用地特性,因地制宜在崖州区持续推广3.52万亩科学轮作模式,推行南繁用地“分时托管”与农户土地“分时出租”等模式打通钱粮丰收路径,盘活6785亩南繁科研夏秋季闲置用地。创新“果+稻+绿肥”等多样轮作模式和“鱼稻共生”“虾稻共生”“蛙稻共生”等种养结合新模式,实现一田多收,以科技引领打造高产生态良田,保障粮食安全。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农商头条
推荐图文
推荐农商头条
点击排行